如何做到“1+8>9”?郑州都市圈正在探索新的解题思路。
近日发布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推进郑州与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加速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到2025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大幅跃升,郑州都市圈引领带动全省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到2035年,郑州都市圈总体发展能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原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稳固。
河南想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就在于郑州都市圈,特别是郑州。从过去的“1+4”拓展为“1+8”,郑州都市圈规模体量大幅提升且支点增多,涵盖面积从过去的1.5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5.88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也从1.85万亿元增加到3.28万亿元,跃升至中部地区省域都市圈首位,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资源更优配置,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郑州是后发强省会城市,其辐射力、带动力明显弱于武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先看经济总量,2021年郑州经济总量仅为1.27万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经济总量排行榜中列第16位,在中部地区位列第3位。
再观人口,七普数据显示,郑州常住人口为1260万人,但是城区常住人口仅有534万,低于武汉、长沙而列中部地区第3位。另一大短板是,郑州创新要素聚集的平台、高校、高端研究机构也不足。总体来看,以目前郑州的城市能级带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尚存在诸多悬念。因此未来要充分发挥郑州“区位+枢纽”“人力+成本”“市场+资源”等优势,以加速提升郑州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发力要点。
破题之笔便是谋划构建世界一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以“居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继2月8日郑州至济南郑濮段进入联调联试后,郑州至万州高速铁路襄阳东至巴东北段日前也开始联调联试,待正式开通后,郑州将成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城市,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
更值得期待的是,适时启动郑州第二机场规划选址,将为郑州都市圈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统计显示,2021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70.5万吨,同比增长10.2%,稳居国内第6位、全球40强。航空枢纽建设对于经济提速的作用,已得到了全世界认同,并且经过了充分验证,如何全面发掘和放大第二机场动力源作用,是郑州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破解的重大战略课题。
枢纽优势催生产业优势,郑州都市圈要继续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如谋划建设“郑漯许开新”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引导相关产业向特定的空间点集聚,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若干个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大力度推动创新融通,如推进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牵引带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此外,要以破圈思维加快建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