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订单饱满,园区开足马力,工业用电量稳步回升,重大平台建设“热气腾腾”……最近一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深圳速度”活力返场。
很多人都还记得,两年前,深圳“疫”中经济率先实现“V”形反转,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一线城市。2021年,深圳GDP历史性突破3万亿元,为“十四五”开了好局。这个好局,殊为不易。在疫情大考、千钧重压之下,深圳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产业,谋创新,促发展,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减至最小,发展韧性越来越强,高质量成色越来越足。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就是一路走来,不停地面对危机和变局,危中寻机、借势破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危中寻机
“机”从强产业中来
危中寻机开新局,“机”从何来?
以工业立市的深圳,首先要稳住、夯实制造业“基本盘”。2020年抗疫之初,深圳工业企业就挑起“大梁”。比亚迪当时迅速“跨界”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今年2月比亚迪在累计销售新车9.11万辆、同比增长336.2%的同时,口罩车间生产也有序运行;稳健医疗最早扩大产能,源源不断为医护一线输送医用防护用品;迈瑞“与世界共呼吸”,带领国产高性能医疗器械从深圳走向世界,目前迈瑞自研的呼吸机已销售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继续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成为“压舱石”,其中七成以上来自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向阳生长,企业韧性强活力足,支撑起傲然挺立的深圳工业脊梁。
这段时间,深圳工业企业战疫情和稳生产同步发力。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在前几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表示:“我们有信心在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工业重镇。”
危中寻机开新局,要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执住“牛耳”,在塑造新优势中占据主动。深圳在制造业发展顶层设计上,重点发展网络与通信、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如今,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遍地开花”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在未来产业“新赛道”上也加紧布局抢占先机。掰开深圳GDP“蛋糕”会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四成,年增加值逾万亿元。2021年,深圳新登记成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9257户,平均每天诞生190家。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深圳布下新棋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产业集群和八大未来产业,部署了技术攻关“火力点”,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危中寻机开新局,深圳向“数字化”要经济提质增效的推动力。前几天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透露,深圳将“以数字化转型增强深圳制造优势”“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刚刚发布的《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旨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并定下目标:到2025年底成为“世界先进、模式创新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助力数字经济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危中寻机
“机”从谋创新中来
今年2月22日,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可维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加强针接种启动。
“2020年受疫情影响,常规疫苗接种率下降,导致利润出现较大波动。但我们仍不惜成本、不计代价,投入超过15亿元用于疫苗研发及车间建设。”康泰生物董事长杜伟民表示。与病毒赛跑,康泰生物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两种不同技术类型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的企业。
疫情掩不住深圳企业倔强生长的基因,康泰生物是其中一个精彩缩影。
有人感慨“生活被疫情偷走了两年”,但深圳企业用两年多的生动实践写下危中寻机、创新发展的精彩答卷。疫情袭来之时,习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冲浪”的深圳企业,拿出闯劲和韧劲,迎难而上。疫情凸显的健康意识、骤然释放的AI需求、快速涌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让对市场需求高度敏感的深圳企业,找到了转型新方向和升级发力点,不仅是渡过难关的良方,更成为增强长远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华大的“火眼”实验室、康泰的疫苗、中智卫安的机器人“防疫天团”、元戎启行自动驾驶轻卡、进入国药监首批批准清单的华大因源新冠抗原试剂盒……深圳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序创新,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机器人、无人机等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展示出深圳创新发展的韧性。
很多企业像康泰生物一样,面对困难,“公司研发投入不减反增,因为持之以恒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
“深圳企业具有引以为豪的一种独特基因。”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申勇认为,得益于深圳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鲜明特征,深圳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基因”“创新基因”,能在一次次的化危为机中,把企业的竞争力锻造得更强大。
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深圳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30%。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等新兴产业集群,相继被列入“国字号”。
强产业,“魂”在创新。疫情不仅考验了深圳的创新底色、产业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深圳发力创新源头、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决心。围绕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深圳建起了2746个创新载体,精心锻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从0到1”的创新研发和“从1到N”的产业拓展比翼齐飞。
危中寻机开新局,就是要以创新“过坎”“升级”,推动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让深圳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当好尖兵、行稳致远。
危中寻机
“机”从激活力中来
3月25日,深圳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30条举措,预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750亿元。
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大刀阔斧,在落实惠企政策和企业服务上不折不扣,深圳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惠企30条”精准直达务实管用,不仅有利于当下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更是固本培元,通过放水养鱼,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把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激发好,更加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业内专家认为,这就是要让“经济的火种”持续燃烧。
越是形势困难,越要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发展。2020年,疫情袭来,深圳出台“惠企16条”等政策,上线“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给广大企业送上了“及时雨”;出台“深圳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成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加速器”。
2020年,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深圳推出“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链长”,持续跟进做好“链式服务”。
2021年,深圳发布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在此前3版方案先后推出500多项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打出政策“组合拳”,为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水活则鱼大。尽管遭遇疫情大考,深圳从未让全球企业和广大市场主体迟疑过,他们一次次坚定投下信任票:目前,深圳拥有市场主体超过38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办三届,吸引投资额从2019年的5600亿元、2020年的7800亿元一路增至2021年的8200亿元。
当下,深圳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分类差异化防疫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惠企30条”以一揽子政策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以超常规举措充分提振市场主体“赢得未来”的信心。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城市强。40多年来,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尊重市场、尊重企业的“环境土壤”,是这座城市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也是今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定力。
近年来,深圳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行动,不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合力构成了深圳经济稳中求进的强大引擎。正因如此,面对“压力测试”,这座城市总能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推动经济在破浪前行中驶向更辽阔的水域。
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