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万亿元,3.6%的增速位居沿海省份前列、增量位居全国前列,重点经济指标全面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经济大省山东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面对疫情的反复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山东以“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两手结合”的纵深防御方法快速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以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和企业清单等为抓手强化“稳增长”,经济稳中有进。
筑牢多重防疫屏障最短时间动态清零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且地处毗邻日韩的对外开放前沿、是我国内外循环的重要节点,稳定山东经济对全国稳增长举足轻重。但人口稠密、产业链深度融入全球等特点,也使山东疫情防线“面广线长”。
春节过后,山东省16市全部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经济体量排名前三的青岛、济南、烟台均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累计传播链超过100条。疫情影响叠加国际局势变化,对山东影响突出。
以“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遵循,山东加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完成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在疫情防控上,山东点、面、源结合,确保社会面动态清零。按照“点上要控住、面上要深挖、源头要严防、资源要保障、责任要落实、工作要统筹”的“5+1”工作部署,山东持续优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着力管控好境外来人、冷链物品、非冷链普通物品、省外入返人员“四个源头”。
同时,做强擦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定期检测的重点人群、其他社会面人群愿检尽检和不定期检测“三个探头”,在强化入境人员管理、重点人群“应检尽检”等措施的基础上,率先采取进口冷链食品专仓建设、阳性涉疫食品同批次预警等手段,前移防控关口、筑牢多重屏障。
山东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山东各地出现的疫情,基本在一个潜伏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单日核酸检测能力5月底接近800万管,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占比超过八成,兼顾稳定可靠与有效节约成本;医疗物资按照至少3个月的最大使用量进行储备。
“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为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加速恢复提供了坚实保障。”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崔建海说。
政策“礼包”及时投放靠前服务“有难必帮”
为确保稳增长目标顺利实现,山东以政策、项目、企业为抓手,制定清单、挂图作战。
——政策“礼包”及时投放释放红利,“靶向治疗”助推经济稳中有进。今年,山东吉利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税务部门退回来的近2万元税款,这是山东针对疫情冲击导致的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采取的纾困政策之一。“钱不多,但是暖心。”公司董事长许国权说。
山东紧跟经济运行变化,今年已集成发布四批“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强化对经济的调节。清单包含助企纾困、扩大有效需求、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共280余条政策措施。仅助企减负方面,预计全年可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再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1500亿元以上。
——重大项目提前谋划紧盯落实,确保发展引擎动力稳健。日前,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青岛路站的工地上,一场以“大干一百天,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启动。从7月1日至10月8日,中铁十四局等参建单位将在为期100天的时间里,围绕进度、安全、质量、环保、创新、成本、团队建设等方面展开比拼,确保全年产值目标按质按量完成。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济南市轨道交通二轮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条线路,连接济南西客站片区、经十路沿线商业区、济南奥体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全线长40.3公里,共设置车站33座。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33座车站已有32座实现进场施工,28座已开展土建施工。
“今年1月份就推出了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按项目包靠落实针对性措施,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山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动态调整省级重点项目,调整优化后的省市县在库重点项目共15300个。其中实施类项目12840个,截至6月底,已开工12455个、开工率97%,完成投资1.9万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7.2%,计划上半年完工的768个项目如期投运。
——政企联动靠前服务“有难必帮”,打通梗阻实现工业率先复苏。山东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坚持生产型企业不停、项目工地不停、物资运输不停,建立了工业运行“日调度”和企业困难问题帮扶工作机制,及时帮助企业纾困。疫情期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跨省跨境供应难题近5000条、省内供应问题4800余条,有力助推山东工业经济在疫情影响地区中率先实现企稳回升。今年3月份山东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开工率仍达到了92.7%,并以较快速度实现全部复工复产。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政策发力着眼长远
疫情冲击下,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带来的经济韧性更加凸显。
崔建海介绍,在普遍受疫情影响情况下,上半年山东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增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消费提档升级步伐持续加快,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84.4%和84.9%。
从质量上看,山东部分指标更加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5%,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4.9%、高于整体7.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3.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2万家,比一季度增加近1.4万家。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3%,PM2.5浓度在去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又下降9.1%。
立足今年目标和长远发展,山东制定了“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三个“2022年行动计划”,着力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
创新方面,山东提出今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增长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启动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学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领域,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重点产业方面,山东针对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制定行动计划,提出主要任务236项,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任务要求;提出推进措施54项,通过财税支持、人才支撑、要素保障等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
扩需求方面,山东聚焦综合立体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7个领域,进一步推动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计划完成投资7000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交通、水利、能源分别完成投资1451亿元、271亿元和297亿元。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栋说,这些行动计划坚持长短结合,既聚焦2022年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也为上半年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他说,山东将继续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堵点、断点、卡点,完善工作措施,畅通经济循环;紧盯关键环节,强化综合施策,确保经济运行更加稳健;切实强化“双招双引”、改造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大经济总盘子;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